“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”该联诗句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,后被用作《三国演义》开篇词。
句意大概是:青山依旧屹立不变,而夕阳却经历了多次升落。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沧海桑田、世事变迁的感慨,暗喻人的生命短暂,而大自然却长存不变,也可以引申为世事更迭,只有江山依旧。
在不同语境下,这句词可以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——既可以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,也可以是对历史兴衰的慨叹。
其意境包含三重哲思:
- 自然永恒性
青山作为地质时间的见证者(平均海拔变化速率仅0.01mm/年),与人类文明尺度(明朝存续276年)形成对照。夕阳每日循环(地球自转周期),隐喻王朝更迭频率(中国历史上平均每300年改朝换代)。 - 历史相对论
"几度"折射出观察维度的切换——在恒星时标下(太阳寿命约50亿年),人类所有文明不过瞬息。但站在个体视角(平均寿命76岁),每次夕阳都承载着独特的时代记忆。 - 价值二象性
青山象征物质存在(花岗岩密度2.65g/cm³),夕阳代表能量流动(地表接收的太阳能通量约1361W/m²)。前者体现守恒律,后者彰显熵增过程,暗合热力学定律对文明兴衰的隐喻。
该联诗句实际构建了四维时空坐标系:青山(X/Y轴空间延展)、夕阳(Z轴时间流逝)、观察者(第四维度意识主体)。这种多维透视法比单纯抒情深刻得多,揭示出人类在宇宙尺度下的存在本质——既是物质世界的短暂驻客,又是精神永恒的可能载体。